[同治]苏州府志 一百五十卷首三卷/(清)李铭皖,谭钧培修,冯桂芬纂·—光绪8年(1882)江苏书局刻本,稿本,清同治抄稿本。——《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》误为同治13年修。


桂芬(1809—1874),字林一,为学宗法顾亭林,因又字景亭,吴县人。道光20年(1840)榜眼,授翰林院编修。政治上敌视太平天国,1853年3月,太平军攻克江宁(南京),他在苏州办团练,擢任右春坊中允。1860年,李秀成攻占苏州,他逃往上海,参与由江浙官绅和英、法、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,又参加李鸿章幕府,为之出谋划策。主张裁减苏、松两府和太仓州的赋额,倡导“采西学”,“制洋器”,“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,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”,是改良派的先导,对洋务派有很大的影响。著有《校邠庐抗议》,《显志堂稿》、《两淮盐法志》等。此志是他晚年移居苏州郊外木渎时所纂。同治13年,冯氏去世,其子芳辑继其遗志,完成定稿。因于光绪间刊行,所以有人又称为《光绪苏州府志》此志体例,“悉遵《乾隆志》而略为变通。”所设门目,先有图,卷首巡幸;卷1星野;卷2疆域(建置沿革、形势附);卷3风俗;卷4城池;卷5坊巷;卷6~7山;卷8水;卷9~11水利;卷12~19田赋;卷20物产;卷21~24公署;卷25~27学校;卷28军制;卷29~32乡都(村镇圩图附);卷33~34津梁;卷35~44寺观;卷45~48第宅园林;卷49~51冢墓;卷52~58职官;卷59~67选举;卷68~73名宦;卷74~108人物;卷109~110艺术;卷111~112流寓;卷113~133列女;卷134~135释道;卷136~139艺文;卷140~142金石;卷143祥异;卷144~149杂记’卷150旧序。前有胡元炳、谭钧培、许应、郜云鹄、毕保重、李铭皖等6《序》和《修志凡例》。并把分纂者及其所纂门目分别载明,这是本志的创新。

《修志姓名》列有采访11人(康、乾两志都只有1入,道光志增至2人),如此重视采访,实具有卓识。此志比起以前诸苏州志,有两个显著的优点。一,12幅地图,系以绘图新法并参用咸丰、同治两次履地实测绘制而成,虽因缩绘和刻印等技术未免失真,但较旧图方位,比例的粗略失当,要可信得多。二,清代的赋额,前志记载极为繁芜,每亩应输米银数莫辨究竟,此据同治2年新定科则列表,并附旧章于后,使实征本色与折色的名数,一目了然。并且,缕述田赋的层层加码以及种种弊端,造成“吴下人民负担之重,国内为最”的状况,又远溯宋代以来田亩、户口、赋税、漕运,解支数和屯田、芦课、杂税,盐铁诸法的史实,备采《宋史》、《明史》、《续文献通考》、《赋役全书》以及有关的官吏奏议、私人撰著和各种方志的记载,考述颇为翔实。此外,《杂记》中有关著名藏书家黄丕烈“百宋一廛”的记叙,有关苏城阊门孙春阳南货铺经营规模和特色的记述,也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。但对《巡幸》的复设,实在不足取。尤其是对太平天国所设的苏福省及其在苏州推行的一切措施,太平军各类代表人物及其业绩,一概予以摒弃而对反太平军有功者,巨细无遗地一一褒彰,把当时方志“有褒无贬”的原则发展到更加谬误的境地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