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至顺]镇江志 二十一卷首一卷/(元)脱因修,俞希鲁纂·—影抄本;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;清嘉庆间《宛委别藏》本;近代5年(1916)传抄阮元藏镇江焦山抄本;抄本;清道光22年(1842)丹徒包氏刊本;同治2年(1863)刻本;1923年丹徒陈庆年墨印本;近代12年如皋冒广生朱印本;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排印点校本。
脱因,蒙古兀罗人,亚中大夫。至顺元年(1330)11月至3年9月任镇江路总管府总管,后以忧去职。希鲁(1279—1368),宇用中,温州平阳人,其父德邻侨寓京口,因家焉。初以茂才任处州独峰书院、饶州长菇书院山长,擢庆元路儒学教授、归安县丞,历官江山县尹、永康县尹。至正16年(1356)以儒林郎、松江府判官致仕。希鲁学识渊博,见闻宏肆,工古文,著有《竹素钩玄》20卷、《听雨轩集》20卷。此志成于至顺3年,原本久侠,此亦为后人辑自《永乐大典》者。其编例大多从《(嘉定)镇江志》。目录:卷首郡县表(州部、郡国、县邑)、官制表(封君、刺史、太守、参佐、宰贰、司属、学职、将佐、寓治);卷1~2地理(叙郡、城池、坊巷、乡都、桥梁、道路、津渡);卷3风俗(岁时)、户口(土著、侨寓、单贫、僧、道);卷4土产(谷、布)帛、饮食、器用、花、果、蔬、药、草、竹、木、畜、禽、兽、鱼、虫);卷5田土(总属、官民、荒熟、输复);卷6赋税(常赋、土贡、商课岁额钞、造作、孳息、宽赋);卷7山水(山、沙、洞、水、河、湖、港、浦、渎、潭、洲、荡、陂、塘、池、泉、井、海、湖);卷8神庙(祠、庙);卷9僧寺(寺、院、庵);卷10道观(宫、观、院、庵);卷11学校(蒙古字学、儒学、医学、阴阳学);兵防(教场、营寨、屯);卷12古迹(园圃、居宅、陵墓);卷13宫室(宫、楼、观、台、阁、亭、堂)、公廨(坛墙、治所、仓、库、务、驿传、院、局、场、囹圄)、廪禄(俸钱、禄米、职田)、公役(胥吏、宅隶、户役、力役、佣役、杂役);卷14封君(汉、后汉、吴、晋、陈、宋);卷15刺守(宋太守、元刺史)、参佐(宋通判以下、元同知以下);卷16宰贰(录事司、丹徒县、丹阳县、金坛县);卷17司属(元司狱以下)、学职(蒙古字学、儒学、医学、阴阳学)、将佐(宋都统制以下、元镇守万户以下)、寓治(宋总领所以下、元行大司以下);卷18~19人材(科举、仕进、节义、孝友、隐逸、方外);卷20~21杂录(天文、祥异、地理、郡事、人物、姓氏、文事、武事、刑罚、谈笑、考古、拾遗)。所列目录芜杂,清代目录学家周中孚认为:“此皆传钞者不明体例,误以子目升作大目,以致门类复沓,漫无统摄”。因系传抄,故缺漏所在皆有。如卷7《山水》,并北固、金山而无之。所赖刘文湛,刘毓崧所撰《校勘记》2卷,多为网罗放失,为功不鲜。此志为现存镇江古方志中较完整之一种。体例虽多据宋志,但记事、考证远较宋志精密,对历代兴亡史事,纪载详备。元时镇江路为江南财赋繁富之区,故于《田土》、《赋税》诸门中锱铢备载,而于《物产》、《土贡》门内,遍引《说文》、《广雅》、《方言》、《本草图经》诸书。胪列名状,详解细述。此外且多存民族、宗教史料及地方珍贵文献多种。阮元在《四库未收书提要》中评价它的价值时说:“俾考京口故实者,得以取资也。以之抗行袁桷之志四明,殆无愧焉。”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