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宝庆】四明志21卷

宋知府庐陵胡架修,庐陵罗浚等纂。

胡架字仲方,宝庆二年(1226)除焕章阁学士,通议大 夫,知庆元府。罗渡,从政郎,赣州录事参军。

此书修于宝庆三年(1227),次年告成,绍定二年(1229) 刻版。原刻本每半叶十行,行十八字。令不复可得。复旦有 明钞本一部。杭大有清钞本。上图有清东武刘氏嘉荫幕钞 本,四册。《四库全书》据两淮盐政采进钞本著录,题《宝 庆四明志》。

雍正初,全祖望藏有此书宋刊本。又收藏宋本《四明续志》 一部。雍正八年(1730),全氏所藏两书转归赵昱小山 堂。赵昱录副分赠同好。于是钞本得以流传。乾隆末,赵氏 藏本进入清宫, 《四明续志》分散在外。同治十二年(1873), 穆宗命将天禄琳琅部分藏书发交内务府所属武英殿修书处修 理装帧。十三年(1874)穆宗殁,所修各书无人过间。全氏原 藏此本亦在其中。迨光绪二十一年(1895)武英殿失火,波 及修书处,所有未交进图籍,损失颇巨,幸存者亦大半残缺 不全。全氏此书中之一册,逸出紫禁城,后辗转归王氏九峰 旧庐所有。近代二十五年(1936)浙江文献展览会时,曾展 出此册。近代三十五年(1946),王氏九峰担庐藏书售出,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急以重价收回,使此书宋刊孤本,复成完 壁。 一九五〇年,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将此珍本影印流传,凡 十册。此宋刊孤本,并非绍定二年(1229)初刻本。书中增 补添换至咸淳八年(1272)知庆元府刘胾任满为止。据《道 古堂文集》卷二十六杭世骏宝庆《四明志》跋所云: “雍正 壬子孟夏,鄞县全绍衣君入都,道武林,竟以是书来,乃宋 末雕本,与吴丞相《续志》合刊者。”则全氏宋本为咸淳以 后补刻本,与吴潜修开庆《四明续志》合刻。全祖望《鲇琦亭集外编》跋云:  “宝庆《志》中有载及胡尚书以后事者,予初甚疑之。既而知是书尝为刘制使蔽所增加也。第一卷牧 守,自尚书以后凡二十人而至吴丞相,又十人而至制使,皆 附列之。则为制使所增加可知矣。及读第二卷经籍志,有 《四明续志》三百三十幅,大使吴丞相置;四十五幅,制使 刘公置。吾乡志乘,自吴丞相而后,直至延祐方有续本,未 闻有刘《志》,乃知四十五幅即散入宝庆《志》中所增加者。然刘制使之莅吾乡在咸淳。自咸淳四先生后,吾乡人物之当表章者,不可胜举,制使一无所增,而增其事之小者,抑末矣。

本志在元至正元年(1341′)曾经重刻。元王元恭《四明 续志》序有云:  “郡人侍讲袁公桷作为新志。又廿有二年, 会部使者赡思公巡行至郡,俾重刊旧志,与新志并传。”重 刊本有真定赡思序,略云: “四明有志久矣,而著述非一可 稽者。惟宋乾道间郡守张津重缮大观初所编为七卷。及宝庆 间,庐陵罗凌复演为二十有一,而各以图冠其首。国朝袁翰 林桷命十有二考以成书,盖变体也。文富事明,气格标异, 诚为奇特,乃大掩前作。然浚之书讵可全废哉。 ……乃命梓刻于郡学。”此书除咸淳补刻本及各钞本流传外,有清徐时栋咸丰四 年(1854)烟屿楼重刻本,又有同治重刊本,皆据钞本重刊 。

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及《文献通考》、《国史经籍 志》、《续通志》等史志均有著录,独《宋史 · 艺文志》失载。

全书卷一至三叙郡,卷四叙山、叙水、叙产,卷五至六 叙赋,卷七叙兵,卷八至十叙人,卷十一叙祠、叙遗,卷十 二至十三鄧县志,卷十四至十五奉化县志,卷十六至十七慈 溪县志,卷十八至十九定海县志,卷二十昌国县志,卷二十 一象山县志。

本志罗浚序云: “四明旧有图经,成于乾道五年,盖直 秘阁张公津守郡之三祀也。先是,大观初,朝廷置九域图志 局,令州郡各编纂以进。明巴成书,而厄于兵火,遂逸其传。三山黄君鼎得所藏以献张公,乃俾僚属参稽,厘为七卷,而镘诸梓。然自明置州,至是四百三十二年,而城治之 迁徙,县邑之沿革,人未有知其的者。唐刺史韩察,实移州 城,石刻尚存,于时且未之见,他岂暇详。甚哉作者之难,固有俟乎述于后者也。

尚书庐陵胡公,以宝庆二年被命作牧。上距镘梓之岁, 甲子欲周,而竟未有述之者。越明年,政修人和,百废具 兴。爱命校官方君万里,取旧《图经》,与在泮之士重订 之。未儿,方君造朝,事遂辍。又明年,浚调官,迟次来谒铃 斋尚书,俾专任斯责,因得与士友胥讲论,胥校雠。且朝夕 质诸尚书,由盖夏迄仲秋,成二十一卷,图少而志繁,故独 揭志名,而以图冠其首。考据之未精,搜访之未博,浅学其 敢辞诮。而百五十日之间,用力亦劳矣。”据此序所述,是 书修于宝庆三年(1227),明年即绍定元年(1228)告成。 《天禄琳琅续编书目》作宝庆四年修,钱大昕《潜研堂文 集》卷二十九跋云宝庆五年修,皆一时巯误。宝庆止有三年。

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论云: “浚庐陵人,官赣州录事参 军,《文献通考》作罗缩,盖传写误也。先是,乾道中知明 州张津始纂辑《四明图经》,而搜采未备。宝庆三年,焕章 阁学士、通议大夫、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庐陵胡架,复命 校官方万里,因《图经》旧本,重加增订。如唐刺史韩察之 移州城,唐及五代郡守姓名,多据碑刻、史传补入。其事未 竟,会万里赴调中辍。浚与架同里,适游四明,遂属之编 定。凡一百五十日而成书。前十一卷为郡志,分叙郡、叔 山、叙水、叙产、叙赋、叙兵、叙人、叙祠、叙遗九门,各 门又分立四十六子目。第十二卷以下,则为鄞、奉化、慈 溪、定海、昌国、象山各县志。每县俱自为门目,不与郡志相混。盖当时明州虽建府号,而不置倚郭之县,州故与县各 领疆土,如今直隶州之体,特与他郡不同也。《宋史 · 艺文 志》仅有张津《图经》十二卷,及《四明风俗赋》 一卷,不 载是书。惟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载之,其卷数与此本合,盖 犹从宋禁钞存者。志中所列职官科第姓名及他事迹,或下及 成淳,距宝庆三四十年,盖后人已有所增益,非尽罗浚之 旧。然但逐条缀附,而体例未更。故叙述蓬严,不失古法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